摘要:本文用腾讯元宝(DeepSeek-R1)对《用3D-QSAR主动学习FEP对药物化学生物等排体进行优先级排序》一文的主动学习方法进行了的范式分析,证明了主动学习是一种成本效益极高的策略:通过将快速的3D-QSAR作为Surrogate(代理模型)与精确的FEP作为Oracle相结合,并通过主动学习循环将它们链接起来,能够用仅占传统方法一小部分(\(<20\%\))的计算资源,实现远超传统方法的筛选效率和成功率。

前言
本文是对《用3D-QSAR主动学习FEP对药物化学生物等排体进行优先级排序》一文主动学习方法的范式分析,使用腾讯元宝(模型:DeepSeek-R1)自动完成。虽然内容由AI生成,但是我认为内容精辟、合理,因此与大家分享。
提示词
<context> 文档链接:http://blog.molcalx.com.cn/2025/01/05/active-learning-fep-using-3d-qsar.html </context> <task> 请严格遵循文档内容: (1) 分析本文主动学习中的 Oracle 与 Surrogate 角色,结合文档中的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说明; (2) 比较主动学习范式与传统范式,说明成本差异。 </task> |
结果
注意:以下内容由AI创作,除排版之外,内容未经修改。
好的,我们来严格遵循提供的文档内容,对文中的主动学习范式进行分析。
1. 主动学习中的 Oracle(预言机)与 Surrogate(代理模型)角色分析
在本文描述的主动学习工作流中,Oracle(预言机)和 Surrogate(代理模型)的角色分别由以下两部分承担:
1.1 Oracle (预言机):Flare FEP (自由能微扰) 计算
角色定义:Oracle 是一个能够提供高精度、高可信度但计算成本昂贵的答案的机制。在主动学习循环中,它用于对代理模型不确定或认为重要的特定数据点进行“查询”,以获取真实标签(在本例中为结合自由能),从而指导模型的进一步训练。
文档中的体现:
- 文档明确指出:“相对结合自由能方法可以提供显著更准确的排序,但是将这些方法应用于所有500个生物等排体建议将会产生相当大的计算成本。” 这确立了 FEP 的高精度和高成本特性。
- 在整个工作流中,FEP 的计算结果被用作训练 3D-QSAR 模型的“真实值”或“黄金标准”数据。例如:“然后利用FEP预测的这30个分子的结合自由能(ΔG)构建了两个3D-QSAR回归模型”。
- 主动学习循环的核心就是由代理模型(3D-QSAR)选择一批分子,然后提交给 Oracle (FEP) 进行计算,并将返回的结果加入训练集以更新代理模型。文中描述了这一过程:“根据共识回归模型挑选了排名前10的配体,并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中选取了表现出最大标准偏差的20个分子…然后…通过相对结合自由能计算确定了这批分子的预测结合自由能”。
1.2 Surrogate (代理模型):3D-QSAR 模型 (共识模型与高斯过程模型)
角色定义:Surrogate 是一个计算速度快但精度相对较低的近似模型。它用于对大规模未标注数据集进行初步筛选和预测,并评估自身预测的不确定性,从而帮助主动学习算法智能地选择最值得由 Oracle 进行评估的数据点。
文档中的体现:
- 文档提到:“诸如定量构效关系(QSAR)建模之类更为启发式的方法,允许更快的预测,但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”。这里突出了 QSAR 的快速但需要数据的特点。而本文采用的 3D-QSAR 因其利用了分子的三维叠合信息,在少量数据下表现出更好的预测性,使其非常适合作为早期主动学习的代理模型。
- 代理模型的核心任务是进行快速预测和不确定性估计:
- 代理模型的目标是模仿 Oracle 的行为,但以低得多的计算成本。文档通过图3和评估指标(Q², Kendall’s tau)展示了最终训练的 3D-QSAR 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能力,能够有效地对分子进行优先级排序。
预测:“这两个模型随后被应用到数据集中剩余的470个分子上”。
不确定性估计:“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中选取了表现出最大标准偏差的20个分子”。选择高不确定性的分子是为了探索化学空间,避免模型陷入局部最优(探索策略)。
1.3 小结
在此工作中,Flare FEP 计算扮演了昂贵但精确的 Oracle 角色,而 3D-QSAR 模型则扮演了快速但近似的 Surrogate (代理模型) 角色。两者通过主动学习循环协同工作,由代理模型指导下一步该对哪些分子进行昂贵的 FEP 计算,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筛选效率。
2. 主动学习范式与传统范式的比较与成本差异
2.1 传统范式
- 方法:传统范式通常指直接对所有候选分子进行实验(如生化检测)或高精度计算(如FEP)。在本文的上下文中,传统范式即指对 Spark 生成的500个生物等排体建议全部进行 FEP 计算。
- 成本:文档多次强调其计算成本非常高——“产生相当大的计算成本”、“算力要求非常高”。这是一种“蛮力”方法,虽然结果全面准确,但资源消耗巨大,时间周期长。
- 结果:最终能得到所有500个分子的精确FEP排名。
2.2 主动学习范式
方法:如文档图1所示,其工作流是迭代和智能化的:
- 初始采样:仅对代理模型认为最重要的一小部分分子(Top 30)进行FEP计算,作为初始训练集。
- 模型训练与预测:用这一小批FEP数据训练3D-QSAR代理模型,并让其预测剩余大量分子的活性和不确定性。
- 智能查询:根据代理模型的预测(高活性预测)和不确定性(高不确定性),选择下一批最有价值的分子(共30个)提交给FEP计算。本文结合了“利用”(选预测好的)和“探索”(选不确定的)策略。
- 迭代循环:将新获得的FEP数据加入训练集,更新并改进代理模型,然后重复步骤2-3。本文进行了两轮主动学习(总共三轮FEP计算)。
- 最终筛选:用最终优化后的代理模型对所有分子排序,并仅对排名最前的少量分子(Top 20)进行最终验证性FEP计算。
成本:主动学习范式大幅减少了调用昂贵 Oracle (FEP) 的次数。
- 总计算量:初始30个 + 主动学习30个 + 最终20个 = 仅对80个分子进行了FEP计算。
- 成本节约:文档明确指出:“本工作流使用的计算时间不到计算所有500个Spark结果FEP数据所需时间的20%”。即计算成本降低了80%以上。
结果与效果:
- 尽管只计算了16%(80/500)的分子,但其效果远超传统“蛮力”方法。
- 富集能力:在最终排名前20的分子中,包含了10个已知活性分子,而原始的Spark相似性排序仅找到4个(图4)。成功率提高了2.5倍。
- 排序能力:ROC曲线下面积(AUC)为0.88,远高于从Spark结果中随机挑选的0.64(图5),表明该方法能非常早且准确地富集活性分子。
- 成功发现了已知的高活性化合物(如Zopolrestat)并验证了其结合模式。
2.3 范式对比总结
特性 | 传统范式(全FEP计算) | 主动学习范式(3D-QSAR+FEP) |
---|---|---|
核心方法 | 对所有候选分子进行昂贵计算 | 用廉价代理模型智能指导昂贵计算 |
计算成本 | 极高(计算500个分子) | 极低(仅计算80个分子,成本降低80%) |
Oracle调用次数 | 500次 | 80次 |
效率 | 低 | 高 |
结果 | 获得全部分子的精确排名 | 获得最相关分子的精确排名,并高效富集活性分子 |
适用阶段 | 资源充足,候选库较小 | 早期药物发现,大规模虚拟库的优先筛选 |
结论
最终,本文证明了一种成本效益极高的策略:通过将快速的3D-QSAR作为代理模型与精确的FEP作为Oracle相结合,并通过主动学习循环将它们链接起来,能够用仅占传统方法一小部分(\(<20\%\))的计算资源,实现远超传统方法的筛选效率和成功率。